在當今社會,個性化和獨特性已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潮流。客製化公仔模型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讓每位客戶都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精美公仔,展示他們的品味和風格。

客製化公仔模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使其能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1. 完全根據客戶需求設計:客製化公仔模型從客戶的想法出發,充分了解客戶的喜好和需求,將客戶的創意融入到公仔設計中,打造出符合客戶期望的作品。

  2. 獨特性:每個客製化公仔模型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意味著客戶可以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作品,體現出他們的個性和特點。

  3. 個性化風格:客製化公仔模型可以根據客戶的喜好,選擇不同的顏色、材料和細節,創建出獨特的風格,讓客戶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

  4. 情感價值:客製化公仔模型可以成為客戶與家人、朋友之間的特殊禮物,表達彼此的情感,增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客製化公仔模型為客戶提供了一個展示個性、獨特風格和情感價值的媒介,讓客戶在眾多的商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享受到獨特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客製化設計流程

步驟01.客戶需求溝通與設計初稿

在客製化公仔模型的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與想法。

我們會與客戶進行深入的交流,聽取他們對公仔模型的設計理念、顏色選擇、材料要求等方面的意見,若有基本設計圖,我們會協助優化。

在充分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我們的設計師會根據客戶的想法,繪製出初稿,供客戶參考。

步驟02.詳細設計與客戶反饋調整

在完成初稿後,我們會根據客戶的反饋和建議,進行細節方面的調整和優化。

設計師會對公仔模型的造型、細節和顏色等方面進行修改,以確保符合客戶的期望。

在調整過程中,我們將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繫,確保他們的需求得到充分體現。

步驟03.確認最終設計稿

在經過多次調整和優化後,我們將會給您呈現一份最終的設計稿。

客戶可以對此稿件進行最後的審核,確保所有細節和要求都符合他們的期望。

在客戶確認最終設計稿後,我們將開始進行公仔模型的製作,為客戶提供一個完美的、符合他們個性化需求的作品。

 

高品質材料與技術

步驟01.3D建模與3D列印技術

在客製化公仔模型製作過程中,我們採用先進的3D建模與3D列印技術,確保公仔模型的細節和外觀能夠完美呈現。

3D建模技術能夠讓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更加直觀地調整和優化模型,而3D列印技術則使我們能夠高效且精確地將設計轉化為實物。

步驟02.多種材料選擇,如樹脂、ABS塑料等

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和預算,我們提供多種材料選擇,如樹脂、ABS塑料等。

這些材料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例如樹脂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澤度和細節呈現能力,而ABS塑料則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耐用性。

我們將根據客戶的需求和作品特性,為其推薦合適的材料。

步驟03.精細的手工塗裝與打磨

除了使用先進的技術和優質材料外,我們的團隊還擁有專業的手工塗裝和打磨技巧。

透過精心的塗裝與打磨,我們能夠確保公仔模型的顏色和細節更加生動與真實。

此外,我們還會根據客戶的需求,為公仔模型添加不同的表面處理效果,如仿真銀髮、金屬感等,使作品更具特色和個性。

 

3D建模作品集

需要我們相關3D建模與3D列印服務,請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聯繫

 

屏東模型設計教程客製化公仔模型是展現您獨特品味與創意的絕佳方式。

無論是送給親朋好友的特殊禮物,還是為您的收藏櫃增添新成員,我們專業的團隊將竭誠為您打造獨一無二的公仔模型苗栗立體打印。

桃園FDM列印現在就是時候採取行動,將您心中的理想公仔模型變為現實。

您只需與我們取得聯繫,開始您的線上諮詢之旅。我們將傾聽您的需求,為您提供客製化的設計方案,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符合您的期望臺中人物模型設計。

高雄基多拉模型上色您可以透過我們的官方網站、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平臺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期待您的咨詢,並隨時為您提供協助。

臺中怪獸模型上色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去北京學習之前,我特別交代老公,每隔兩天澆一下花;除了澆水,任何地方都不要動。 我的那些花,是我生活里的重大事務,但凡我在,日日照拂,是不肯讓別人染指的。在北方的屋子里,一年四季草木葳蕤,足以令許多朋友嫉妒。我在縣上掛職時結識一個朋友,他是學林木的,寫過一本關于花木的書。只是我常常取笑他,書本里的英雄,不懂茶(茶被我視作花木的一種),且不會養花。他每年送我一盆半開的花,色彩不同于尋常,有時是綠色的玫瑰,有時是珊瑚色的蝴蝶蘭。照這個林木專家的說法,這花放在他的書桌上,斷乎開不過一個月去,也就敗了。花到了我這兒,我摸準它們的習性和需要,蘭花都能開上大半年。不是事出無奈,澆水這等大事,哪能交與老公。 一個多月后我回來,發現那些花活得好好的! 看花的時候,還是讓我有了驚奇:在一盆富貴子背陰的地方,竟然生出了一棵草。細碎的、扁豆形的葉子,很像含羞草,但又不是,這種草到現在我也叫不出它的名字來。拍了照片問度娘,也沒查到。它穩穩地從花盆里仄歪著身子垂下去,又在靠近窗戶玻璃的地方,頑強地向上生長。那姿態甚是決絕,抑或是頑皮。我不禁輕輕地笑了起來,為這個卑賤而自信的生命。 它是藏在泥土里來到我們家的,其實這對于專業養花者,是一次巨大的冒險——在它生長出來的那一刻,肯定就會送命了。真正愛花的人,都是以這樣嚴酷的態度對待野草。我常常心疼花盆里的草,它們在我的縱容里長大,長成另一道景觀,寒冬里的一抹新綠,多么讓人不舍得。不僅僅是為這一點野性的勃勃生機,卑賤的生命也是生命,這是它們可以活下去的充分理由。我記得小時候在我姥姥家,他們家的水缸后面生長出一棵桐樹苗。從來不進廚房的姥爺,那一次不知道為什么進去了,看到這個樹苗,非要砍掉不可。姥姥說,它都長那么大了,你砍它干嗎?姥爺看了看確實不小了,只得作罷,后來它就活下來了,姥爺還把草房的房頂扒個窟窿,讓它長成了一棵大樹。 這個不速之客讓我格外歡喜,它來到我們家,躲在一棵并不名貴的花后面,靜悄悄的,也沒有妨礙誰,讓人憐惜得不行。但它也讓我糾結,要不要拔掉?它長得太快,根莖粗壯,恣肆地鋪展身姿,很有超過那盆花的趨勢。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栽柳柳成蔭”,看來這種說法其來有自。 誰說生死由命?有時候不過是一念之差。但在一念之間,終究還是沒拔掉,看著它每天茁壯地生長,甚至漸漸有了暗喜,對它的關注,也遠遠超過了那盆富貴子。畢竟,這種歡喜,是意外的,而意外的東西我們總是覺得值得珍惜,會緊緊抓住它不放。 草每天都在長,甚至我都記得它長出的每一片新葉。朋友們不管誰來了,我都興沖沖地指給他們看,說,你看這野草長的!說這話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舌頭尖都翹起來了。我覺得朋友們也跟我一樣驚喜,贊嘆著,撫摸著,像對待一只寵物。我在他們的驚喜里更加得意,人都需要在別人的態度里肯定自己。所以,過不了幾天我就把它拍下來發朋友圈,告訴朋友們它的生長情況。總是會收獲那么多的贊,他們贊美草的漂亮,贊美我的愛心,贊美我的童趣,所以我就更覺得自己做得對。想想也是,在我們如此庸常而逼仄的生活里,誰會為一棵野草牽腸掛肚呢?這樣的生活姿態,要有多么優雅才做得到?甚至還可以往大里說:相較于平淡無奇的日子,也許僅僅有一棵野草,就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態度呢。 其實,仔細想想,野草之所以只能做野草,可能跟它的習性有關系。它就是生命力頑強,在多么嚴酷的環境里都能夠活下來。因此也就不值得我們珍惜了。這又多么像鄉下人養孩子,那些孩子不是在疼愛中,而是在粗放中長大的,從不會生病,像這些野草一樣生命力旺盛。 但是,問題到底還是來了,草的生長速度太快,不但很快遮蔽住了富貴子的大部分,而且還跟它爭奪養料。富貴子葉子在逐漸發黃,還有一枝葉子整個落光了。野草露出了它的猙獰。所有的浪漫和美好,倏忽之間都不見了。 那天我們樓下的花工過來幫我料理家里的花草,看到這棵草,他笑了笑,毫不遲疑,伸手就要拔它。我吃驚地叫了起來。看著我復雜的表情,他也沒說什么,只是搖搖頭笑了笑。 花工走了之后,心里突然涌出一種莫名其妙的沮喪,也不僅僅是為了這棵草。那天我在樓下的操場上走了很久,一直在想著這棵叫不出名字來的野草,它多像我們旁逸斜出的欲望啊,明明知道它是錯的,但恰恰因為它的錯,才對我們產生那么大的吸引力。也可能是,因為只有在私密空間里它才能生長,好像特意為我們而來;等到我們發現不對頭,想去拔掉的時候,它已經蔚為壯觀,尾大不掉了。 這個尷尬的結局,豈不也是生活嗎?對于我們庸常的生活,盡管有時候覺得它的秩序和安排未必合理,但它就是生活本身。所以,任何違逆不但會打破秩序,也會破壞生活內容,當我們發現這一點并要修正它的時候,那就必須下狠手。盡管,這一點都不浪漫。 春天來了,這株草活過了一個長長的季節。最終我會把它拔下來,恢復人類對自然界的“統治”秩序。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楊瑩:麗江古城一隅  似乎是在夢里,我一拐彎,就進到一個古巷群里。再一拐彎,就看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赫然立于土木瓦頂居民之間,門樓上書有兩個醒目的大字:“木府”。  走進門來,恍若置身于皇宮之中,這就是納西人說的“北有故宮,南有木府”中的“木府”。一座木府,凝聚了麗江這座世界名城的千年文明精魂和各族人民的博大智,它融入了納西、白族的地方工藝風格,是納西古王國名木古樹、奇花異草匯聚一所的園林,介于皇家園林與蘇州園林之間,將天地山川清雅之氣與王宮的典雅富麗融為一體,充分展現了納西廣采博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它仿紫禁城而建,議事、看戲、藏書、就寢、公堂、拜祭各有一座殿,還有一玉花園(與“御花園”同音)五六百年前,這里就是麗江古城中的“紫禁城”,殿堂巍峨、布局嚴謹,近四百米長的中軸線上分別有議事廳、萬卷書樓、護法殿等大殿,兩側房屋羅列,樓臺亭閣,數不勝數;花園回廊,風格別致。其總體建筑風格為“仿紫禁城而建”。木府是麗江木年大研古城的心臟所在,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筑群,以石和木做的三座大型牌坊、木家院、皈依堂、玉皇閣、三清殿、光碧樓、經堂、家廟、玉音樓等。  在這里,姓“木”與姓“和”的人最多。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于公元1381年派出30萬大軍征討云南,滇西大破,遠在滇西北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審時度勢,于公元1382年“率從歸順”,舉人臣之禮,此舉大獲朱元璋賞識,欽賜其“木”姓,從此納西傳統的父子連名制得以改從漢姓名字。另外,東方屬木,太陽和木為納西東巴教中的崇拜物,因此,欲得“木”之氣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東的方向。  木氏土司為了保持其統治集團姓氏高貴,在社會各階層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而木氏土司則代代世襲,父子相傳,一直沿襲到明、清時期,有的甚至延續到解放以后。一百多年的時光教化一個民族,歷代土司對儒家文化的崇敬使他們在文化上同中原文化保持著難能可貴的一致——這種一致性使其在經濟、政治、軍事上都獲益匪淺,更造就了木氏家族的土司作家群,這在中華各少數民族之林中是非常奇特的。  在木府,我們翻閱到一個在西南地區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土司家族的興衰史,也是納西民族發展史中濃重的一筆,那是納西人為自己的祖先自豪驕傲的象征,明代是納西族歷史上一個重要發展時期,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的木氏土司比較開明,不閉關自守,積極引進中原漢族地區的生產技術和文化教育,廣交中原名士,從內地引進文化、醫藥、教育、建筑、開礦、工藝制作等各方面的人才俊杰到麗江。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古城設“麗江軍民府衙署”,麗江古城就成為了麗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木氏土司家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一共因襲相傳二十二代。  麗江的天,是小孩子的臉,動不動就哭了,還哭個沒完沒了。連續下了幾天的雨仍在下著,路上,行人稀少。這里,也是雨巷,在云南麗江的高原古城里,與江南的雨巷,是完全不同的感覺,那街上是用馬來托貨物的,幾乎每家都有一匹馬,所以看見街上時不時跑過一輛馬車,時不時會見到幾個馬幫打扮的人走過去,從那馬匹和行人神上,感受得到茶馬古道的文化給本地人留下的烙印。一幅幅西南地區納西民族世俗生活畫卷在這里展開,那些小商鋪、小客棧、小茶館、小酒吧、小餐館,都可讓你體驗到純正的納西特色,充分享受你很久以來內心在渴望的一種民族體驗。  其實,這里并沒有一條叫“麗江”的江,只是有一條發源于麗江古城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從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龍橋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東河三條支流,再分成無數股支流流布全城,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幾乎每條街道一側都伴有潺潺流水。后來,到過這里的人,太過喜歡那個美麗的地方,就給那里起來一個美麗的名字:“麗江”。  麗江大發現,與香格里拉不無關系,香格里拉又與一位叫詹姆斯·希爾頓的英國人不無關系,因為他寫過一本名叫《消失的地平線》的小說,里面講到四位西方人的傳奇故事,他們被一個神秘的東方劫機者劫往中國藏區,他們經歷了一系列神奇的不可思議的事件,但他們闖入的是一個世界的“世外桃源”——藍月山谷,他們把那個世外桃源叫香格里拉,后來,國內外更多的人知道了那里。面對現代文明的惡之花,大概我們每一個人都深深懷念曾經廣布的人間天堂,渴望給心靈找到安穩的歸宿,而這里,有我們在紛擾的塵世中渴望尋得的寧靜,有渴望傾聽的自然的聲音,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向往那里,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那里的天是藍的,山是綠的,云是白的,水是清的,花是艷的,而那里的納西人不但是黑的(高原紫外線太強所致),還是樸實的。  麗江古城和束河古鎮離得很近,走走看看,須臾之間,就到了,二者都有活水進城,它們皆從蒼山方向流出,由北往南流,以前沒有路牌,全靠這水流方向來辨別方向,清新,秀麗,婉約,“小橋、流水、人家”般的詩意畫面得益于納西敬仰自然神納西樸素的人文觀念和與時俱進的民族文化。  老而不老的古街,充滿記憶,充滿綠意。雨中,走在古老而神秘的古巷里,恍然如夢。舉傘站在街的這邊,可以清楚地望見街那邊的茶社里坐著的人都表情,也是小河的那邊,應該叫對岸,需要從小橋上過去。與烏鎮不同的是,這里繞屋的小河很瘦,只是從門前經過,不是建在水的上面。這些房屋不是見在鄉野間,就多幾分精致。  “誰陪我看細水長流……等我把風景都看透,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忽然淌過兩句歌聲,濕乎乎的,黏黏的,蔫蔫的。尋聲而去,那是從旁邊一家店鋪的傳出的,好像是那個女主人。  這樣感覺的老街,別的地方也有,只是這里的流水都是真的,且讓流水把所有的巷子聯接起來,八卦陣一般,在拐來拐去的巷間是很容易走失的,那日,從大水車那里進入古城,又走進束河古鎮,我走了幾個小時,怎么都走出不來,正迷茫時,被水的方向引得繞回原來的地方。“像一尾雨,從地獄游到天堂,在麗江,我路過人間”,這里的確是一個“把行人當成風景時,自己卻也成了別人的風景”的地方。  每個老大內心一般都是孤獨的,天底下有多少個“老大”,就有多少個孤獨者,然而,眼下是個人人都想當“老大”的年代。無論你走到哪里,都會看到,所有的先行者皆是孤獨的,走在她后面望著他的人,并不知你內心的孤獨,也許,他們走到你曾走過的地方,稍可體會到一些,那又怎樣呢?你的孤獨還是你的,永遠無人可以替代。  所有找不到愛、情感無處釋放的人,也總是孤獨的。  這里的客棧、商鋪都很另類。在一個店鋪門口的“至今單身”的招攬生意的牌子上寫道:“一個男人,若是被女人愛上了,這是不是他的錯?一個女人,若是愛上了一個值得愛她的男人,是不是錯?他們若沒有錯,錯的是誰?”多有個性的招牌,這是這個古城小巷的文化,是留住一個至今心無著落的人的地方。家家個性的店鋪,把這巷間裝點得個性十足。站著望,視覺上悠遠的意境很中國,坐下來,感覺上它的精神已很西方了。東方古城在精神上有點“西方”,這與古城里的一些洋人街不無關系,東西方人在那里在直接交流著生活方式和思想。  這些客棧門前的小木牌上寫著“發呆免費”,但一般呆子到了這種地方都會不由自主花點錢的,平時就愛發呆的我游走到此時十分困乏,無暇發呆卻已在發呆,只是想休息一下,吃點東西,我要了兩種小吃。這是一個“情緒問題”自己解決的時代,這里是一個我的時間我做主,我的情感我做主的地方,坐在這里,比守在網吧的“陽光牧場”里“偷菜”更能使人放松。  小橋,流水,人家。老街上的電線桿上,貼著一則《尋狗啟事》,上面附有狗的照片。雨天里,這條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一條狗,好好的,也會走失。一個人的心,好好的,也會流淚。猶如晴朗的天,說雨就雨了,有人離不開住慣了的老掉牙的老房子,離不開每天繞著自己的跑不動的老狗。  整潔安靜的房間,幽雅的廊道,精致的花園,小閣樓上望古城美景,蕩秋千、曬太陽、賞花、看魚兒戲水、品納西小吃,院落里天井旁,下棋打牌,一時間,你在這個夢幻之地會感到舒適、愜意、滿足,無聊的人到了這里也不會再覺無聊,因為這里的人每天就過著這樣的生活,環境的節奏慢下來,你的心理節奏自然就慢了下來。你不用問自己為什么,立即就會喜歡上這個地方,古城讓人一見鐘情,慢慢墜入其中,讓你想到關注自己,熱愛生命。因為這里有充足的陽光、雨水,便有蔥郁的花草,這里的人、動物,生活得都很幸福,只要自己滿足,就有一種歸宿感,就有一種世界的某個盡頭的感覺。  暮色降臨,“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華燈初上的夜晚,到樓頂吹風遠眺,體會麗江深邃的美,有一種微醺的感覺。進屋來,圍著火塘取暖聊天,在清幽淡雅中沉淀思緒。你如果是一個超凡脫俗的畫家,這時,你會懷疑自己的人生觀,在這個世界里,你不世俗,可能會像梵高一樣死后名聲大震,可是,你活著基本上沒什么幸福可言。在經歷了人生許多苦、嘗過人生百味之后,也該享用這樣精致的生活,享受這里的安詳與寧靜。  雨不停地下著,雨傘要被淋透了似的,就跨過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橋,走到一家名為“玉茶軒”的屋檐下躲雨。女主人看見我,就熱心地招呼我進屋坐下,就手開始泡一壺新茶。孤寂使她分外熱情,或者說,她的熱情給我窺到了她內心的孤寂。  很熟悉的茶味,正是老公平時喝的那種,胃不好的人,常年只認熟普的。兩杯茶喝下,我的身上和心里都暖暖的,很舒服,大概也是我渴了,喝起來就更香。她說這樣的茶餅她這里一個一百多元,我記得西安要三百多塊才買的到,便買了一個茶餅給孩子爹帶回去,夏天里他也只喝這一種,我的路還遠,行李箱里放不下什么了,卻愿意帶著它,帶著它似乎就帶著一種感覺。那一瞬,似乎真回到了當地“茶馬古道”年代。  女主人的名字叫玉,她主人的項圈、項鏈、戒指、手鐲全是銀質品,有淘來的別家祖上傳下的一些老銀,也有此地產的苗銀等。這里女人首飾多戴銀器,老街上的銀器店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有的和玉一樣迷戀黑乎乎的老銀,有的喜歡干凈的白銀。穿上帶毛領子的厚衣服。她把在她這里喝過茶的過客留給她的照片貼在她的身后懷念。  她讓我今天盡量別給她拍照,說她今天沒收拾,一臉倦容。我就沒多拍她,在她狀態好時我拍下這一張還不錯。不過,她家墻上那些照片都很漂亮,看來,世上沒有丑女,只有懶女人啊。  不過女人收拾不收拾,也要看心情。她看見我很高興的樣子,卻時不時地嘆一口氣,輕輕唱著y一首歌,“……像細沙穿過你的靈魂/輕輕開了門只有風雨聲/天空啊下著沙也在笑我太傻/你就別再追尋看不清的腳印/天空啊下著沙也在為我牽掛/把愛葬在沙里還有你的消息/你走了就走了不要想起/風走了沙走了不要想起……”  玉不姓木也不姓和,她是一個“至今單身”的人,游走到這里,就不想再離開,租房開店,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她完全也可以不這樣,但她這樣做了。她在與一個人分手后,戚戚切切地來到這里,希望有浪漫的發現,一份尋尋覓覓的心動,一個懂她的眷戀的愛人聊天中,是她自己提到那個曾與她相愛的人,我比她還敏感似的,怕她的心忽然變成這雨天,不敢問一句,她的境況,我想也該想得來的。其實一個人,不管他走到哪里,只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境界里,都是在不同不斷地戰勝著自己。  價值觀不同的人遇到一起,彼此都會發問:“我怎么碰不到一個好人呢?”離開那些價值觀和你不一樣的人,離開那些永遠幫不了你總給你添亂的人,一個人發呆也好,思考也好,這樣的人,是覺悟了的人。為了遠離那些價值觀與你不同卻比你有權力比你霸道的內心十分狹隘的人,不想被他們蹂躪成瘋子或沉默的抑郁癥患者,你只有選擇離開,去別處過一種“簡單的生活”。我們的聊天有點“含蓄”,但我還是知道了一些她的情況。要獨立思考,就到安靜的地方去,那里,有生命中的大自在。  玉也是在原來的地方干得不順心。她這樣做,也是因為太寂寞。是的,人與人之間認識很容易,真正的心的交集其實很難。有時或許隔著時空的距離反而顏容清晰,最終相識了,就不嫌太遲,但真正與她有緣的可以相愛的人,總是不來。其實,脫俗的愛情,是我們心心念念的,也是最容易讓人無法忍受的,因為在塵世間,我們都是俗人。此時,她念了幾句不知誰的詩:“對這并不新鮮的塵世/我時常心懷厭倦/卻仍然——/渴望新的一天。”  我聽后驚奇地看看她。有人說我們一生至少能“寫”一部小說,那就是自傳。當然多數人是不拿筆寫的,由著自生自滅,這位女主人也是吧。其實,我們都不是堅強的人,卻總在堅持,就這樣不停地去別處,去遠方,不斷地尋找。到底想證明什么,自己也不知道,或許人都將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在經歷之后,帶著自己的感受,死去。  她很小資,喜歡張愛玲,卻沒怎么都張的書,她記得張的一句名言,“是成名要趁早。”我說,張大概是想說人在年輕時精力旺盛,有激情,所以該趁早。可是,她早成名有什么好,早成名,早孤獨,當那個天生的叛徒徹底背叛她之后,她的心才安靜下來,也孤獨下來,她這樣一個成名早的女人注定了一個人終老。還有一個成名較早的女作家三毛,她取得到事業上的成功,但在她42歲的時候,內心十分寂寞的她卻無法再活下去了,她那顆寂寞、憂郁、無望的心,無法再拖動她那疲倦的而沉重的腳步。這兩位女作家是偉大的、成功的,盡管在男人眼里她們的成功還不算什么,但她在女人里無疑是成功的,而命運對她們卻是殘酷的,命運對女人從來都是十分殘酷的,不能讓她們什么都要,人們會問:她要了事業還想要愛情和家庭?或者會問:她要了愛情和家庭,還想要事業?那么多男人眼看著她們孤獨寂寞,有誰去愛戀她們、給她們家庭呢?這世界是要由著男人成名的呀,這個世界是要由著男人去玩激情的呀,哪個男人愿意壞了“游戲規則”呢。她聽了,點點頭,若有所思。我竊喜雷倒她了,成名對她這樣的女孩子來說,僅僅是有生意做,她并沒有深刻意識到命運會給她帶來什么,她的幸福似乎就在于她還沒想要太多。  是女人,都世俗。或者說,是女人,都不得不世俗。是女人,都想要一個完整的家庭,都想要一個可愛、健康的孩子,還都想要一個盡量好一些的工作,這一切,我都已經有了,在擁有了“那么多”之后,在我的激情漸漸要離我遠去的時候,精力大不如前的我,想重拾過去愛好,所謂事業,然而,為保全自己已擁有的,我的“勇氣”一直不夠,所以,我該滿足,所以,我一直沒多大出息。  女人只有認命,才會有幸福感,什么時候認命,什么時候就會感到自己是幸福的。女人不能貪,太貪,幸福感就會降低。  在那風景優美的路上,在你神往的路上,盡量走得遠一些,再遠一些,為了那尚未遇見的大美,為了尚未發現的真愛。  她對我說,你下次來,提前打電話,我給你安排在古街里住一個月只收五六百元的客棧里。她能留住我,能留住每一個客人。她重情義,人和氣。和氣生財嘛。  一個人身上帶著的味道,就像普洱的年份,品一口就知是放了幾個年份的陳年老茶,開口聊幾句,就知一個人的個性,他有幾分喝茶的功夫。  這里的水溫只能達到西安的80度,總燒不開的感覺,喝到第二壺還是這種感覺。她說,她這里的普洱用她們的水能泡30多道,用西安的水能泡20多道,這是水溫的原因,但喝到最后一道時,都會和第一道一樣。我半信半疑,因為我們沒有喝到那么多就換茶了。  她家的店鋪未裝修過,墻皮被雨水浸得層層脫落,但東西卻有趣,臨走,在她家買了兩件茶趣帶著。仔細看,每件茶趣上面都有出水的小孔。  不知不覺我們已喝了兩壺茶。坐在店鋪地上,透過她家門前的木橋,望見河池水面上的雨點漸漸小了,我說該走了。在這恬然、怡靜的地方,你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完全可以說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如果沒有人進來,我可以和店主一直攀談下去。她戀戀不舍地挽留說,我是今天走進的第一個客人,“我隨意往街上看,就看見了雨地里的你……”是的,我一個人在這古街上行走,不小心就掉入發呆的境地,閑逛了幾個小時后,坐這這里時,目光游離,成了她眼里的風景,在這里,我不知不覺遵守了它的行為規則,看風景的同時也做了他人眼里的風景,恍惚間,我如那店鋪里的道具一般,和真實之間沒有了差別。  臨別,我對玉說:“我得認命,你也是。”她點點頭,對我說,她很喜歡尼采的一句話:“我以為偉大的方式就是‘愛命運’:一切必然的命運,非但忍受她,并且熱愛她。”她是個不喜歡強顏作笑的人。本來就在這里的人,以及來這里的人,都和玉一樣自在地生(www.lz13.cn)活在這里。  這回,我點點頭,轉身離開。身后又有歌聲飄過,“每個人都有無法忘記的人/思念會像細沙穿過你的靈魂/輕輕開了門只有風雨聲/我覺得愛情讓人變得殘忍/原本相愛的人變成心頭的針/越是愛的真越是傷的深/就像黑夜和白天相隔一瞬間……”那是游鴻明的《下沙》。  一個寂寞久了的人與人聊天,有點像一個獨自走山路的人,知道自己此時走到哪里了,玉有這樣感覺,卻不愿把它說白了。曾有位網友對我說:“你可以拒絕一切,但你不能拒絕陽光。”是的,哪里有陽光,那里就會有微笑,那里就不會拒絕微笑。玉一直在微笑,她無論走到哪里,都在尋找陽光。在這個角落里,沒人拿她當玉看,她自己拿自己當塊玉,潔身自好。  等到大家一窩蜂地尋找鄉間味道的時候,那里的味道已經不很純正了,這個古城如此,一些地方如此。一些女人如此,一些朋友如此。不過,我走進的這一間,還是給了我一種很舒服的感覺,于是,我便對玉說,也許有一天,我會再到這個古城來找你也說不定。 楊瑩作品_楊瑩散文集 楊瑩:出嫁 楊瑩:休憩南山分頁:123

我們村不過重陽節,儀式化的尊老敬老集中在大年初一這天。大伙兒早早吃過餃子,便三五成群到長輩那里拜年。 奶奶是村里年紀最長的壽星,拜年的鄉親們來了,她那平時顯得空蕩的屋子,一時變得很擠。每年的熱鬧喜興,都叫她過后好長時間念念不忘。奶奶是個喜歡熱鬧的人,離過年還有很久,她就開始計算日子了,心情的迫切,一點兒不亞于同樣盼望過年的孩子。 在三十晚上,奶奶要早早睡下。換作平時,電視里的戲曲節目能讓她熬到深更半夜。而在除夕夜,就是春晚都沒法讓她提起興致,叫一家人笑翻的小品,她卻感到味同嚼蠟。奶奶嚴格安排作息,確保充足睡眠,一切為了第二天大伙兒過來拜年。 初一早上,我們總是很早吃完餃子。奶奶不愿意人家拜年的都來了,一家人還端著飯碗磨蹭。初一的這頓餃子,奶奶一定堅持要給她盛上一碗。年紀不饒人,對付實實在在的一碗餃子,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為了滿足她的要求,我們往往給她多盛一些湯湯水水,湊滿一碗。鍋里唯一的“糖心”餃子哪個能有幸吃到,這一年便福星高照,好運相伴。沒有“懸念”,每年奶奶都能吃到“糖心”餃子。 吃了“糖心”餃子的奶奶,心情不錯,顯得更加精神矍鑠。一撥一撥拜年的人來了,屋子里歡聲笑語。奶奶幾乎能準確無誤地叫出每個人的名字,還能開玩笑地叫出人家多年不喊的乳名。大伙兒自然要問到她的飲食起居,對于還能不能吃一碗餃子的問題,得到的自然是奶奶肯定的回答。于是大伙兒紛紛說:飯量好就身體好,您老人家百歲不老! >>>更多美文:親情文章

TOY0045GERG456VEV


【2023】屏東FDM列印速度快推薦》
【2023】屏東個性化3D列印加工廠快速報價》 模型收藏家認可的模型製作服務:品質與細節的保證【2023】新竹3D列印加工廠應用推薦》 模型設計服務:模型收藏家們的私房設計靈感

arrow
arrow

    trco4xtsp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